为了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,立德树人,落实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,倡导教师爱岗敬业精神,丰富师德师风建设项目,满足学生、家长的实际需求,丰富学生课后活动,拓展学生综合活动的时空,让学生每天都有尽情释放、参与兴趣活动、快乐学习体验的机会,结合实际,学校挖掘资源,注重减负增效,充分发挥教师的爱好特长,探索多样化活动方式,增强综合活动吸引力,实现让“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”的愿景,提高服务品质,提升教育质量。
一、组织保障: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
组长:冯建忠
组员:陆 斌 张建伟 潘俊剑 翟振荣 徐 锋 陈 杨 沈建国 唐爱娟
张 慧 倪红燕 周路一 邓丹枫 沈军各学科教研组长
二、工作要求
1、工作目标:政府主导,学校负责,多方参与,愿留尽留
2、指导思想:课程多样化,看护人性化,管理精细化
三、工作目标
1、拓宽校内课后服务内容,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,凸显学校特色,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,增强教师的课程领导力;
2、通过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,促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,学会合理利用时间,在校保质保量完成作业;
3、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后活动,激发学习兴趣,发展自身潜能,促进全面发展。
四、工作实施
(一)、课后活动时间段(周一到周五)
共分为三个时间段:第一时间段15:30—16:10 作业辅导、抓差补缺
第二时间段16:10—16:50 课外拓展(各类兴趣活动)
第三时间段16:50—17:30 课后看护
特别需要服务的学生看护至18:00
通过课外拓展课程活动,旨在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,有意识地与“学”相结合,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、培养学生习得的能力,让他们健康地玩、快乐地玩、有技术地玩,在“玩”的过程中自由、快乐地探索。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一学年可自由选择学习两个科目,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潜能、玩出花样、体验成功、享受快乐、热爱人生。
(二)、课外拓展时段项目设置有:
1、人文类:A、农耕文化 B、历史文物 C、历史名城 D、儿童文学
2、科技类:A、人工智能 B、科学科普 C、人与自然 D、传统工艺
3、美育类:A、音乐鉴赏 B、美术鉴赏 C、戏剧鉴赏 D、软硬笔书法 E、演讲与口才
4、体育类:A、体育科技 B、体育文化 C、体育健康 D、体育精神 E、体育益智
5、心理类:A、少年财商 B、儿童社交力 C、心理健康 D、儿童社会情感学习
五、工作要点
1、每名教师根据自己所能有选择开设拓展课程(可以从以上项目中选也可自主设置),由教导处统一制定安排表。
2、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每天参与学校社团活动情况,确认在校完成作业学生名单,交教导处汇总。
3、班主任统一发家长征询单,告知学生家长看护事宜,明确看护时间,原则上所有学生参加,不参加学生必须提交书面申请并审核,家长回执保存一学期。
4、课外服务教师准时进班,清点学生人数后开展活动,中途不得离开教室。如活动中遇突发事件必须离开时,应及时与当日值班行政联系或求助其他老师。如因事当天无法进行活动,需事先自行协调其他老师调换或暂代,并报备教导处。
5、活动结束,教师需填写《班级课后活动记录表》,关闭门窗、电源,确保教室整洁后,低年级老师整队带领班级学生按批次送至校门口放学。
6、课后看护时段,由教导处制定安排表,看护人员准时进入课后看护场所,看护结束后填写《课后看护情况表》,每周由教导处汇总。
六、服务保障
(一)、组织保障
1、学校从课后服务角度进行顶层设计,结合教师业务专长,合理安排指导教师;把校内课后服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,纳入学校课程计划,计入学生活动总量和教师工作总量;
2、学校为开展课后服务在硬件与软件上给予支持、在经济上给予奖励,提供资金购买部分课程以及开设课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设施。规范专用教室的管理制度,做好环境的维护、清洁等工作,提供场地保障。
(二)、管理保障
1、学校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,结合学校资源状况和学生、家长的实际需求,制订学校《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》,并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与管理;
2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,落实老师点名制、行政检查制,当班服务教师与班主任保持联系,行政加强巡视,确保学生安全,确保服务富有实效。
3、课后服务经费发放:
周一到周五共分为三个时间段:(每课时经费为:85元)
第一阶段15:30—16:10 为一课时
第二阶段16:10—16:50 为一课时
第三阶段16:50—17:30 为一课时
上海市毓华学校
2023.8.31.